一键询价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网站导航
  • 首页
  • 关于蒲瑞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创新驱动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发布:lizhenhui 浏览:409次

2022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据了解,45个国家级集群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内生要求。目前,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制造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南调研并主持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强,如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并且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在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从整体上来看,如今我国先进制造业已经在技术、产品、市场、品牌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优势,成为全球制造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先进制造业在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的同时,在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绿色低碳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段从探索到实践、从量的提升到质的飞跃的发展之路。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比世界主要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构建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制造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制造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表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全球产业竞争焦点,在自主技术、自主标准、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集成制造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群。引导并支持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要营造良好的先进制造发展生态。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协同,打造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建设制造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任务、重中之重。

屈贤明表示,目前,我国部分重大技术装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清洁能源装备、交通运载装备、煤化工装备及大型工程机械,均出现了群体性突破,达到了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屈贤明也指出,我国世界领先或先进的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虽然有所突破,但主要是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此外,重大技术装备的攻关,涉及制造商、用户和地方政府等多部门,目前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强有力的协调机构。

为解决以上问题,屈贤明提出两个对策。一是分类施策。对于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通过制定普惠政策,强化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以及基础产品的攻关,使这些重大技术装备真正成为中国制造的长板,保持并扩大在国际上的领先优势。而对于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重大技术装备,单靠市场化手段难以改变现状,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国家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尽快予以突破。

二是产用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工程为载体,搭建由制造企业与用户企业组成的产需对接平台;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对于用户主导的重大建设工程,其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可由用户牵头组织攻关。

不仅如此,在机器人产业方面,关键基础性技术不强依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高端减速器、电机伺服、控制器、专用AI芯片等技术难题亟待攻克。《“十四五”机器人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突破共性技术。

面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提升韧性,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强化高端人才、资本等要素支撑等方面的问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建议以产学研协同为抓手,建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应用转化带动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以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目标,构建技术人才产业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吉利汽车集团供应链产业规划与布局项目总监顾峰也表示,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浪潮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在产品价值、供应模式、体系结构三方面产生了明显变化。对于吉利汽车来讲,一方面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引导原有供应链向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如此,吉利汽车还通过自主创新和前瞻布局,不断提升整车研发水平和未来竞争力。

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塑造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

绿色制造带动集群产业链供应链

深度变革

绿色制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提出了“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的战略目标。

前不久,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布,包括874家绿色工厂、47家绿色工业园区、11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643个绿色设计产品,这意味着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副巡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周宏春表示,我国的工业绿色化和绿色制造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粗放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制造业及其产品能耗占全国能耗比重居高不下;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单位产品能耗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0%以上;三是重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能力较弱,自主品牌占比明显偏低,主要装备仍然依赖进口,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遭遇“卡脖子”问题严重;四是制造工艺与装备水平不高,污染较严重,工业报废品再利用率低,资源化利用二次污染严重;五是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周宏春看来,绿色制造是一个资源利用效率高、对环境负面影响小、气候友好的现代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在具体实施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建设绿色强国的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绿色强国建设。同时,持续培育绿色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新局面。

二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周宏春表示,升级方向应着眼提升底部、延伸两端、本土化替代三个方面。提升底部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创造品牌;向左端延伸要拥有更多专利、知识产权和企业标准,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向右端延伸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提供更多元化的市场服务,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升级可从本土化替代做起、从配套做起,缓解技术和产品“卡脖子”制约。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周宏春表示,循环经济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效率变革,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四是重视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应该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个面向”要求,有效解决影响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低碳、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共性技术的研发应用,力争在国家推动的、地方有需求的或有市场空间的关键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

五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推进企业和项目园区化、集聚化发展,实现企业、产业间循环链接;从规模扩张向科技创新促进转变,更加依赖生态技术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六是制定企业碳中和战略需要的方法论。企业碳中和战略的顶层设计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指须符合国家政策、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立地”指要做到项目能落地、工作有抓手、结果可考核。整体来看就是,经济繁荣是基础,绿色制造是趋势,创新驱动谋长远,持续发展是目标。

构建优质资源要素集聚的

产业生态

国家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发展机构秘书长、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理事长施新春表示,建设制造强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目标,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开启了我国制造行业发展蜕变的征程。就国家新型电力装备集群而言,我们确定了智能电网、风电装备等16个方向的研究课题。同时,我们打造了一个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本链优质资源要素集聚的服务生态圈,利用优质资源为集群服务。”施新春说。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本链等优质资源要素深度融合,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和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重大意义。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侯彦全表示,构建实体经济和技术、金融、人才等要素紧密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在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个小循环里,产业、科技、金融与人才协同配合形成的产业“小生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大生态”的重要组成。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近年来,积极与国内多地携手共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通过整合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和其他相关产业资源,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协同,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顾峰表示,吉利汽车在集群建设中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区域性的产业集聚。目前,吉利汽车不再拘泥于以往以省市为主的建设模式,而是聚焦西北、华南、长三角三大区域,进行大的产业同盟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同一区域内不同产业基地间的联动协同,也有利于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等行业生态企业的紧密合作,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及客户需求的目的。

二是技术性的产业集聚。主要是将聚焦某一技术领域的行业企业集聚在一起,进行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产业的落地。以智能底盘为例,整车向集成化趋势发展,底盘领域面临大的集成创新机遇,电池、电机、电控已逐步与底盘形成一体,未来服务于自动驾驶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将进一步集成,形成全新的智能底盘形式。通过把底盘领域的核心系统和零部件企业集聚到一起,不仅能够降低车企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还能够推动跨系统跨领域的创新。

中国机械科学院总院雁西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聂秀东表示,先进制造业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形态,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具体来看,产业集群是由多种链条形成的一种网状的、立体的生态结构,既有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性,又与地方政府在区域、空间上的布局有着紧密联系。先进制造业集群具备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高和要素集聚度高的双重优势,以此形成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构建“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紧密配套的垂直分工体系,使产业链供应链更具有韧性。

不仅如此,先进制造业集群能够覆盖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吸引这些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集中,可以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升级和质量跃升。

以品牌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转变

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壮大升级工业品牌。大力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形成有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卓著品牌,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品牌。

引导装备制造业加快提质升级,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型,在轨道交通、电力、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装备领域,培育一批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强、质量管理优秀的系统集成方案领军品牌和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标杆品牌。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进一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路径。近年来,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产业齐头并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去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12%,装备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规模的1/4,其中高端装备占比为48.1%。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磁浮研发中心内,一辆银蓝色相间、科技感十足的列车,正在试验线上往返运行;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3060”系列2200T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正在建造,预计9月完工。这艘自主研发的安装船,桩腿能稳稳地站在70米的深海,一次能吊装起2200多吨的钢铁结构;中国重汽打造的智能网联重卡项目,重卡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车架全自动纵梁加工生产线和焊装生产线全自动化率达到100%,助力打造商用车领域标杆式的数字化“灯塔工厂”……

目前,我国在5G、输变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一批国家名片。58家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五百强榜单,1万多家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

  • 上一篇: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成功靠什么?这四点是秘诀
  • 下一篇:以智能制造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和举措
    • 电话

      0373-8619999

    • 抖音
      Welcome官网

      抖音动态

    • 小程序
      Welcome官网

      微信小程序

    • 微信
      Welcome官网

      扫一扫 关注我们

    Baidu
    sogou